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是开展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,努力建设法治中国,就科学立法、严格执法、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等问题作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。本文仅就他在公正司法问题上所作的关于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”目标的理解,谈一点认识和学习体会。
一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
本色体现的是根本宗旨和根本方向的问题。人民法院不能忘本,不能失去本色,否则,就会迷失方向,走错道路,背叛人民,愧对祖宗。那么,人民法院的本是什么呢?人民法院的本就是人民。人民性是人民法院的根本属性,为民司法是人民法院的根本宗旨。这是因为,在我国,司法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组成部分,人民民主专政既是我国的国体,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本质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。”就是在告诫我们,人民群众是感受公平正义的主体,“天地之间有杆秤”“公道自在人心”,人民法院生产出的司法产品是否符合公平正义的标准,光有法院和法官自己说了不算,还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得到,人民群众的感受才是检验公平正义的标准。因此,人民法院和法官每时每刻都不能忘本,都不能忘了人民群众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,就是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,要在司法工作实践中,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,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立案难、诉讼难和执行难等问题,在办理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要想着人民群众,依法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。
二、坚决捍卫公平正义
职责体现的是核心价值和神圣使命的问题。维护和捍卫社会公平正义,就是人民法院的核心价值和神圣使命。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,对于人民法院来说,首要的前提,就是其所办理的每一个司法案件的结果都能公平公正、案结事了。如果没有这个前提,人民群众是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到公平正义的。我们大家务必要有一个清醒而正确的认识。对于人民法院、人民法官来说,强调公平正义,不仅不是什么政治口号和政治要求,而是应有的职责和应有的呈现。换句话说,这是我们应该做的,是我们应该做到、应该做好的,是我们的本分所在。我们每一名人民法官都要牢牢铭记这个神圣使命,把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和终身追求,尽心尽力,尽职尽责,把好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关口,让公平正义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内心感受。
三、用高超技艺护正义
智慧体现的是能力、技艺和水平的问题。要对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作出公平正义的裁判,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智慧至关重要。这正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,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,司法机关就必须改进工作,解决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。在很多情况下,这些智慧更能反映出一个法官的司法能力、司法技艺和司法水平,更能更好地解决复杂疑难问题,更能更好地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和公正。
智慧是要靠经验积累、靠领悟总结的,作为一个法院要善于发现和集聚大家的智慧,形成集体的力量,作为一名法官要在司法工作实践中善于积累和丰富智慧,不断提升司法能力和司法技艺。
四、决不能让正义迟到
拼搏体现的是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的问题。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对公平正义的影响,尤其是对感受公平正义的影响十分重要,有时甚至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拼搏需要的是拼,但并不等于蛮拼、瞎拼和硬拼。在这里,一方面,要坚持任务导向。拼还是不拼,怎么去拼,要由任务说了算。当案件多、审限紧时,该拼就得拼,该加班就得加班,决不能让正义迟到。另一方面,要锐意改革创新。要抓住当前司法改革的大好时机,以提高审判效率、提升司法公信力为目的,对审判流程、审判模式、审判责任、审判保障、审判监督等进行全面梳理,大胆改革创新,以改革带来的新成果、新面貌,回应人民群众的新关切、新期待、新要求。
五、追求正义永在路上
恒心体现的是持续永恒和坚持不懈的问题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: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。”在这里,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每一个司法案件,既不是指特定的某一个案件,也不是指某一个部门、某日某月某年或某一个领域、某一个阶段的案件,而指的是全方位、全过程的案件,是一个完整的过程、完整的概念。
因此,作为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,在司法工作实践中,既要立足当下,脚踏实地,以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,心无旁骛地办理好现存现收现有的每一个司法案件,又要着眼长远,坚持不懈,把公平正义作为永恒的追求,持之以恒地化解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矛盾和纠纷,让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永远在心中、永远在路上。
六、阳光司法彰显正义
开放体现的是自信、公开、透明和自觉接受监督的问题。一是要对外开放。人民法院原本就是公共场所,要主动揭开神秘面纱,破除神秘感,不仅要对诉讼当事人开放,也要对其他广大人民群众开放,让广大人民群众走进法院、走进审判庭、走进法官,在亲眼目睹中感受法律的尊严,接受法律的洗礼;在亲眼目睹中坚定对法律的敬畏和对法治的信仰;在亲眼目睹中提升对公平正义的信心和对法院的公信力。二是要司法公开。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。人民法院在司法的过程中,应该做到公开是常态,不公开是例外。三是要大力宣传。宣传既是人民法院传播司法好声音、讲述司法好故事、歌颂司法好队伍的重要平台,也是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、让人民群众走进法院、亲近法官、了解司法的重要渠道。